中举是一件对任何家族来说,都重大的事!这意味着阶层的跨越。
正因为有这个意义,在考中之后,才会有格外隆重的仪式。府衙会派报喜人,报喜人是提前招募的,因为有银钱可拿。
每两人一组,不仅是去家里报喜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给举人老爷办事的,比如,举人老爷家可以出一份名单,上面都是需要通知的亲朋好友。然后报喜人会拿着名单,花费好几天,甚至于半月、一月乃至更长的时间,去给名单上的人报喜。
府衙出面,挂着腰牌,何等荣耀?
四爷只让通知家里亲戚,至于朋友,他亲自写一封信叫家中的仆从送去便是了。尤其是未曾考中的,何必兴师动众呢?
他不想张扬的跟贾珠来往,也不想跟傅试表达亲近。
而王川考中了,作为太医世家,他考到举人之后就不会再考了,得专心钻研医术了。只是有个举人的功名,叫他在太医院更容易出头而已。
对方也不张扬,这就挺好!两人都忙,相互送个信或是口信,等忙完最近一段再聚。
金达很干脆,这次不通知西宁郡王府,“他们也未必关注秋闱!若是真知道了,就说想等春闱之后再报喜。”至于春闱之后有什么机缘……那便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这也是一种表达疏远的方式。
大太太不管外面的事,她叫女儿列了单子:“史家乃是正经姻亲,贾家亦不算是外人,加之四哥儿与那府里的公子相交莫逆,此等喜事,不告知便显得清高孤傲了些。”
说着,将单子递给大老爷:“都在京里,也不远,着人去一趟吧!礼多人不怪。”
大老爷看了看单子:“我已经着人给舅兄报喜了,这便罢了。至于侯府和国公府第,我认为大可不必!此事在咱们小门小户看来,比天大!如何热闹都不嫌过。
可此事放在那般高门大户,又值当什么?人家的门子都堪比七品官员,家里的奴才放出去一样为官。咱家哥儿也不过是中了举人,这般兴师动众,未免显得轻狂了些。”
大太太:“……”她坐在边上打发了女儿:“你先回屋。”
金钥起身退了出去,留父母在屋里。
在窗根下,隐约可听见娘亲的说话声,她说:“……这也是为了玥儿的婚事!两府里便是庶出的哥儿,这亲事也是好的!近些日子,我常留意。
宁国府里有一哥儿,虽非嫡出,却也是老国公玄孙,家中长辈尽皆照佛。之前,我也曾出门远远的看了,那哥儿长相俊美,是个富贵公子的模样。
珠大爷跟四哥儿交好,又是贾家那蔷哥儿的叔叔,这亲事是做得的。我存着的这些想头,你全不往心里去。玥姐儿今年都十六了,不抓紧些,可就耽搁了青春了。”
“谁家?”
桐桐接了四爷递过来的信,看了一遍。是王川的信,他想做媒,问问四爷的意思。
王川提的人叫王山,是他的堂兄弟,今年十七了。这个王山才是王效君的亲孙子!
王效君有一子,可惜儿子与媳妇回老家的途中遭遇了山洪,尽皆丧命。只留下一孙,他们老两口抚养。
因家中缺人照看,这才扶持了侄儿王洛,也悉心教导侄孙王川。
而亲孙子王山,也早早进了太医院。这孩子自来胆小,并不掌管要紧差事,只掌管太医院各类典籍书刊,连药材都不碰。
四爷和桐桐就有些沉吟,将事情告知金迩和曹氏。
金迩专门去见了这个王山之后,回来就告诉曹氏:可以婚配。
有家业,有差事,讷言,但不单纯是老实。因为懂宫里事,所以才不沾染麻烦。明哲保身之人,为何不能配呢?
若不是这孩子‘不思进取’,人家也未必能看上一个举人的庶妹。
趁着家里摆宴的时候,四爷把王山请到书房,桐桐带着金玲在屏风后相看。
等人出去了,桐桐又打发金玲出去,王山还没出院子,回头看了一眼。
而后,两家就有了默契。
等宴席散了,曹氏跟老太太说了,老太太想起那个来请安的讷言又稳重的少年,招手叫了金玲,高兴地说好:“你兄弟出息了,你也得济。这家人家风人品皆是上上之选。”
说着,就看了曹氏一眼,提醒金玲:“快去给你母亲道谢!”
金玲就要跪下,曹氏扶起来,然后看老太太:“我想送玲姐儿去山里,陪何姨娘半年。”
老太太点头:“你有后福可享!”
事情都定了,大太太才知道的。细想来,这婚事何止是好?真真是四角俱全。
她之前提的人选,老爷说要去打问打问,可这一打问,再没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