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找回弟弟;第二,成为记者找回弟弟。
其实还是要从这两个角度想以后的发展。
先说找林雨果,张舒坚持认为,孩子六岁了,记事了。事实上六岁是能记事了!问孩子,你爸妈叫什么,你家有什么人,你家里在哪里,你爸你妈的电话号码。好些三四岁的孩子都能对答如流。
当然了,长时间不问,孩子会遗忘的。
但六岁了,应该会有印象吧。
若是他有印象,只要找他的消息传播的足够广,或许他能想起来呢?哪怕是有相似经历的孩子想起点什么,这也是值得的。
可怎么能叫这件事传播的广呢?大笔的钱财做广告,在新闻报纸上做噱头。
这个投入太大了,自己暂时没这么些资金。而且,想要它有持续的效力很难。
被人持续关注,极其广泛的关注,要么,就是有钱,特别有钱;要么,就是有名,特别有名。
名记者是名人吗?是!
要想成为名记者,那得先是记者。记者得能进新闻单位,得去考记者证。虽然而今的记者也允许社会人士报名去考,但是,在之前,它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在新闻单位工作。
而且,想做新闻,必须有面试。面试就有很大概率……嗯!毫无根基,又非相关院校和专业,想过这一关也并不容易。
所以,在此之前,就得一步一步的谋划。
在路边花了二十五买了一辆破自行车,直接回宿舍。
已经快六点了,宿舍的同学来齐了。一共住六个人,这会子正在分吃的呢。
都是些刚离开家的小姑娘,有什么不好相处的?她也把家里带的辣酱拿出来:“我家就是做这个生意的,尝尝。”
大家吃这个的饼子,抓那个的鸡腿,再添点辣酱,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桐桐一边收拾床铺,一边听着她们说话。出去一块吃了顿饭,这就算是正式安顿下来了。
回来的路上,慢慢的在校园里的路上走着,看着来来往往年轻的脸庞。人家青春洋溢,这个原身现在却很难有这样的姿态。
一个人的心情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身体会反应在整个人的状态上。长期的压抑,叫这个孩子看上去没有精气神。只有身体调整好了,那种洋溢才能真的撒出来。
其实,洋溢出来的是青春,更是没心没肺才能活出的健康。
舍友们凑过去看沿途招新的社团,美术社,音乐社,她都只听听,没什么兴趣。
直到校园广播电台,招聘校园记者、编导、广播员,她才一副有了兴趣的样子:“学姐,我报名。”
“有兴趣是吧!来来来!填表。”
填表之后还有面试,面试之后才能确定是否能进社团。而且,报名表上,这个社团的学生多来自新闻学院。其他院系的极少!
桐桐报上去,洗漱完坐在床上对着小镜子对原主的脸。原身的脸是极瘦的,不管是从内还是从外,都是需要细细的调理。外形得作用咱得承认,长的漂亮形体美气质佳,就是加分项。
于是,第二天早起没跟宿舍的舍友们一起玩:“我得出门一趟……”
“你家有亲戚在京城呀?”这宿舍里没有一个是京城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