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没有任何旁的言语,只是点点头将这桩事情记下。
工部的工坊离着应天城并不远。
坐落在江边下游位置。
边上也顺带着建了一座小码头,方便原料和成品运输。
“工部计划着,是再从这里修建一条铁路,连通上元门码头。”
工坊就在眼前,朱高炽下了马车便与朱允熥说了一句。
朱允疼脚步不停:“朝中最近对铁路的事情,有什么议论?”
“是个好东西。”
朱高炽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但是紧接着。
他又转口道:“秦淮河那边的观光铁路,人人都说好。只不过,若是让朝廷拿出海量的铁,用于建造铁路,制造火车,大伙却都觉得为时尚早,也颇有浪费的嫌疑。”
朱允熥皱眉问道:“工部怎么说呢?”
朱高炽还没有开口回答,便听到前面已经有一大批人赶了过来。
在这江边连绵的工坊,无数巨大的厂房和树立着的烟囱作为背景下,是一群身上满是污渍的工部官员和匠人走了过来。
“张二工也在这里?”
朱允熥望着人群簇拥下,走在最前面的工部尚书张二工,有些意外的凑巧。
朱高炽看了一眼,解释道:“张二工基本不在工部衙门,事情都是交给两位侍郎处理的,只有难以决断的事情才会由张二工定夺。他平日就待在这边,年前为了方便,又将别处的几座工坊也一并搬到了这里。
所幸,有内阁几位大学士在,不然工部那摊子事情,恐怕是要乱的。”
说完之后,朱高炽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朱允熥。
这是近来朝中发现的一个弊端。
虽说如今朝廷取仕选官以本事论,可其中有不少人虽然本事高强,却不懂得如何为官,不懂如何运用自己的官位和权力。
技术和官位产生了不少的冲突。
张二工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他是大明的工部尚书,按理说是要在衙门里,管理着天下所有涉及工部的事务,决定地方上的行政方向。
但他偏偏更专心于研究和制造。
其实以朱高炽想的,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才是最合适的工部尚书人选。
虽然潘德善如今身上也有工部尚书的头衔,但那是虚授,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但朱高炽也清楚,河道上离不开潘德善。
朱允熥点点头。
如何用好技术型官员,确实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等这遍看过了,回头便议一议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