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齐泰的回答,朱允炆又有底气了,这说明外族是在他朱棣手上发展壮大的,和他朱允炆没半点关系,是朱棣无能。
朱允炆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慌了。
从神迹开始讲述明太宗朱棣的功绩,朱允炆这心就吊了起来。
上位者最担心的是什么,最担心的就是没有功绩,偏偏朱允炆身上没有任何功绩可言。
越是没什么就会越讨厌别人有什么。
此时讥讽朱棣的朱允炆俨然如跳梁小丑。
【明惠帝朱允炆】:燕王朱棣竟然让他们由他们休养生息变大变强?!果真,他只会自己人打自己人。
朱允炆抓住这一点,讽刺朱棣。
【路人甲】:朱允炆不是废物,他上台怎么不打鞑靼?就只会打自己叔叔?
路人甲就是看朱允炆的脑残粉不顺眼,一见他发弹幕就想怼他。
【明惠帝朱允炆】:朕在位之时,鞑靼根本不成气候!
朱允炆反驳,底气还很足的那种反驳。
【变大变强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了,能当兵的起码得满十岁吧,鞑靼能攒够二三十万人,不可能是明太宗上位的那五六年生的。
史上为何一次次的对抗外族,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是最难掌握的生物,当无法掌握对方时,只能掌握自己,只有自己变的更强,才能让对方灭了心思。
大明朝刚刚经历的巨大的内战,燕王朱棣基本把明太祖留给朱允炆的家底给打没了。
之后便是权利交替,毕竟从理法上燕王朱棣得位不正,建文旧臣有的直接殉葬,有的直接辞官不做,还有不少乱党势力。
光是平内就耗费明太宗朱棣大量心神,如此才给了对方发展的机会。】
【明惠帝朱允炆】:罪在反贼。
【路人甲】:罪在庸君朱允炆
庸君二字再次刺痛了朱允炆。
路人甲的发言被当做神迹之言,听神迹给朱允炆定义为庸君,不光是武将,文臣的心也微微动摇。
不过大多数文臣还是支持朱允炆,庸君未必是昏君,只要他们时刻进谏,就如同宋太宗时期,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不照样天下太平。
【又跑题了,咱们接着说,虽然鞑靼有的二三十大军,但鞑靼的重装骑兵的占比特别少,原因是游牧民族的炼铁本就不行,主要指望与中原地区的贸易。
但明朝一早就严禁各种铁制品输出蒙古地区,因此缺少铁器的鞑靼无力再武装重骑大军。】
乐瑶放出明朝对边境的封锁线,这条封锁线从东北一直到西域的哈密。
可见明朝对北部外族的提防。
【虽没重骑兵,鞑靼另辟蹊径,把军事重点放在加强轻装骑兵上。
他们就地取材制作轻骑弓箭,以草原上的桑、榆等树木为弓箭主干,箭则以柳木做杆,以铁为头,大大减少用铁量,把少量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有了轻骑大军,鞑靼随之对应机动战术,与重骑兵相比轻骑大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可灵活作战。
重骑的战马驮载着沉重的装备,移动速度必定缓慢,加上骑兵们上身披挂着的大块铠甲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灵活性,所以在重骑还未发起进攻时,轻骑却可抢占先机。
由此可见,鞑靼的实力不容小觑,大将丘福的失败正是小看了鞑靼。】
秦
嬴政认真记录下有关战术的一字一言,特别是重骑。
目前秦朝有轻车、步兵、骑兵和水军。
鞑靼的轻骑大军就类似于秦朝骑兵,嬴政可以类比。
方才听神迹所述,嬴政赶紧把重骑兵的大概轮廓刻出来,这些日子嬴政日日握着刻刀,虎口处厚厚的一层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