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抹了一把眼泪,吸吸鼻子,让自己正常点,然后转身给喊她来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道谢。
那人犹豫了一下,道:“大妹子,你娘家是乡下的,那指定没问题,你带着孩子们过去也是可以的。”
既然娘家愿意照顾,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没必要跟着男人遭罪。
去了农场可就难说了,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人生地不熟还会被欺负。
这种事儿他可见多了。
其实不少人家被下放的时候除了老婆子跟着,不少儿媳妇都是……离婚自保的。
女人和婆家划清界限,带着孩子离开,改嫁啊工作呀都是正常的,一点不受影响。
要是有感情舍不得,那等平反再复婚呗?
也不是没有先例。
当然大部分划清界限的都是怕被连累,就算一开始有感情为了孩子假离婚,但是多年无望之后也就真离婚了。
事到临头,肯定得多为自己和孩子考虑不是?
所以男人才给她这么一个建议。
林大姐跟他道谢,然后回家跟公婆男人商量。
她没说自己带孩子回乡下,而是想把孩子送到爹娘身边照顾一下。
她不能离开侯建文,他耿直古板,容易钻牛角尖,去了农场万一被人刁难,很可能和人起冲突或者被欺负,甚至会因为被打压太过钻牛角尖想不开。
她看着会好一些。
见她如此说,侯德明感慨道:“患难见真情呀,以前咱好着亲家从来不上
()门打扰,现在咱不好了,亲家倒是要上门来。哎。”
跟唐家一对比,真是天上地下。
林家这样重情义,他却不能连累人家。
他对林大姐道:“让你爹上来一趟也麻烦,倒不如你带着孩子送过去。”
也让儿媳妇和娘家聚聚,商量商量,不管是和婆家划清界限带着孩子在娘家过还是怎么的,也好有个计较。
另外如果三个孩子和儿媳妇去林家住,那吃喝都要钱和粮食,人家那点口粮够不够还难说。
所以他得把手头的余钱和粮票都给孩子们带上,交给亲家。
侯母却有些犹豫,她觉得林家可能不是真想接孩子,保不齐是想逼着闺女离婚带闺女回去?
不过儿媳妇和儿子感情好,想必不会抛下儿子不管。
要是儿媳妇走了,她真的担心儿子熬不下去。
她认识不少被下放的,有五十年代下放的,有六十年代下放的,也有前两年下放的,有些回来有些到现在也没回来。
无一例外,都在农场熬了一身病,有腿瘸了的,有身体垮了的,还有直接没了的。
当初她心里难受,悄悄给那边汇钱粮票和旧棉衣,尽量帮衬一下老相识们。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转到自己被下放去农场了。
奋斗公社。
挂了电话林姝和林夏劝林母不要多想。
林姝毕竟有原剧情和前世的历史知识打底,心里并不慌的。
她道:“只要不被枪毙,最后肯定会平反回来的。”
遭罪那是肯定的,毕竟养尊处优的人下乡劳作,对他们来说就是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