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2章
案件的起因,是那户人家,用非常的手段摧残了凶手的全家,害死了人家的父母不说,还极尽侮辱之类的。
后来受害者长大了,第一件事就把仇人全家都杀了。
案子曝光之后,大量的百姓求情,希望能放凶手一马。
但是律法上,是不支持以牙还牙的!
而内院也很纠结,他们想到的,就是修改律法,将某些罪,改成不设死刑。
但是赵铭这边就拒绝了。
律法的高贵是不容质疑的。
是死刑就是死刑,那个凶手哪怕再有隐情,那也是死刑。
但还是那句话!
最终的案子,要看影响!
什么意思呢?
凶手判处死刑和不判处死刑,哪个对社会的安定有更积极的影响,就支持哪个。
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凶手报仇,本身是不对的,这是肯定的。
但是某种程度上,律法如果判处凶手死刑,那是不是也是对行恶者的一种支持呢?
就是,有些人害了你的全家,但是用了一些手段,可能导致他能逃出法律的严惩,在这种情况下,律法得不到声张,你报仇的结果就是自己也是死刑,可能因为你怕死,导致了那些行凶者为所欲为怎么办?
那如果,判处凶手死刑,就是不应该的。
因为判处凶手死刑,只会让那些已经逃脱法律制裁的人越发的得意,甚至是更加嚣张。
而那些受害者,只能更加忍气吞声,因为家庭或者别的因素,甚至就连反抗都不能有。
于是就这个问题,朝廷争论了好几天,最后,众人一致认为,凶手报仇,如果判处死刑,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意思是,就算给凶手判处死刑,也没有多大的必要。
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遏制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但是某种程度上,放过凶手,反而能让一些作恶的人明白,你本身导致的恶业,很有可能会迎来报应,到最后,作恶的人反而有些不敢作恶,这也是影响。
两相抵消,加上百姓的求情,朝廷最终的判决是,监禁!
这也是大江律法很有名的一个例子。
之前的律法,都是磨嘴皮子。
但是从这一刻开始,律法多了一丝人情味。
就是律法的判决,并不是一定的。
更多的,还是要参考社会影响的。
说白了,这种社会影响,才是大江律法最为看重的。
原因还是很简单。
律法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所有人畏惧法律,而是让所有人都尊重法律,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说白了,律法在大江,是真正的道德的底线。
这个道德的意思,就是有情有可原的因素在里面。
这也不是说一个县令就能做到的,很多时候,都要进入金銮殿讨论,才能讨论出一个结果来。
但总而言之,这个案子的判决,在大江,真的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之后就有人明白了赵铭的用意。
一些被欺负的人开始报官,并没有采用杀人全家之类的极端方式。
他们报官之后,哪怕对方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也有道德作为枷锁,让不少的案子改判,也更符合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