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屿送人回来,陆广山还站在外面,只是手里多了一只装着热水的盐水瓶。
“她回去了?”他问。
“嗯。”
陆广山叹了一口气,“要是没有出事就好了……”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季屿也不爱听。
过年了,知青们没有亲戚来拜年,知青点的热闹却一点都不减。
他们的新厨房和活动室作为队里的第一个砖瓦房,成了一处参观景点。各家来了亲戚,都少不了来这里走一遭。
他们干脆把活动室里的私人物品收了收,腾出地方,在灶上烧上一壶热水,把茶叶沫拿出来。
来者是客,进来坐吧。
知青点的活动室就可热闹了,天天都是一屋子人,茶叶末不多,喝完了,他们也没了,但热水管够。
来走亲戚的人就跟自家亲戚说:“你们队里的知青还真不一样,不嫌弃我们乡下人就算了,还让我们到炕上坐,还给我们倒水!”
队里的人就忒骄傲:“那当然,我们队里的知青就跟我们自家人一样!”
知青们给他们挣面子,队里人别提多高兴了,见活动室的炕天天烧着,这家送一捆柴来,那家送两捆来,把知青点其他炕烧的柴火都快包了。
陪着过了一个年,各家的亲戚都见了一遭,热闹是热闹,确实也有点遭不住。
大娘大婶们聊着聊着少不得说起儿女亲事,知青点,一二三四五……十四个光棍。
年纪小的还罢了,年纪大的。
“有没有兴趣做咱们这儿成家啊?我侄子侄女小女儿小儿子……”
年纪最大的陈国强一个年过得,尽和大娘婶子们躲猫猫了。
知青点的其他人很没有同情心地笑了,还时不时出卖他的行踪给大娘婶子们。
陈国强咬牙:“等着吧,早晚轮到你们!”
大家道:“不怕不怕,还有大哥在前面顶着呢!”
陈国强无奈:“你们就可着我坑吧!”
年过完,知青点总算消停了些。他们也打算趁着不忙,一起出去转转。
他们打算去县城。
公社太小了,除了医院、供销社、邮局等基础设施,啥也没有。
他们准备去县城剪个头发,泡个澡,要是可以的话,顺带再看个电影,丰富一下业余生活。
再过一段时间,天气暖和起来,又得下地干活了,到时候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从南集生产队到县城,先步行,再坐客车,单程就要两个小时。
大家起了个大早,到了县城,街面上明显比公社热闹多了。
大家分头行动,一部分人先去采买,一部分人去理发,还有的先去邮局给家里寄信。
理发店师傅今天迎来一个大单,开门,门口就站着四个人,两个女同志,两个男同志。
孟秋他们笑道:“我们还有一多半的人等会儿来呢。”
理发店师傅道:“你们人够多啊,是厂里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