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我会和彭荆风打一声招呼,让他给你配一辆专车,到时候,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享受最大程度上的支持。”陈荒煤说。
江弦心里这才舒服一点。
来的时候,他在路上憧憬着什么时候也给他配一辆车,没想到这个愿望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实现。
陈荒煤又给江弦讲了几句。
江弦之前讲的“理解万岁”,是希望后方人能够理解前线,但陈荒煤将这个口号放大到了更高层次。
随着改开,生活的巨变加上观念的碰撞,使得社会各年龄层、职业层的隔膜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变而加深。
这个时候,一个“理解万岁”的口号,能消弭的绝不只是前方和后方的隔阂,还有时代产生的更多隔阂。
“你在这方面再多思考思考。”
告辞回到家里,江弦把在陈荒煤那儿的事情和朱琳讲了一遍。
“又去边地?”
朱琳虽然不舍,但事已至此,也不好闹什么意见。
“你放心,最近还算太平,到了会给我配专车,我也不会往什么危险的地方去。”江弦安慰道。
“我能不能跟着去?”
“你就别去了,那边生活艰苦,我又是带着任务去的,到时候顾不过来。”
“我们妇女能顶半边天,我又不用你照顾。”
“我知道、我知道,但你不还要配合《少林寺》的后期配音工作么。
放心吧,我去不了多久,顶多十来天,一写好报告我就回来。”
“嗯。”
夫妻俩这边先商量好,因为怕爹妈担心的又睡不着,江弦就没想着和爹妈俩人打报告了,只是晚上过去景山东那边儿吃了个饭。
翌日一早,他正准备带着《红高粱》的稿子去沙滩北街2号。
没想到崔道怡自己找上了门,一看见他就笑了起来。
“稿子写完了?”
“你怎么知道的?写完好几天了,一直没来得及给你去送。”
“我听《十月》的张守仁给我讲的,他说那天已经看了你的稿子,我怕再不来要,还被他们《十月》抢去了。”
“你放心,我都说留给你了。”
江弦笑着回应,将《红高粱》那厚厚一大摞稿子塞到崔道怡的手里。
“我要准备再去一趟边地,你先审稿,有什么需要修改的问题,就先标注下来,等我回来再说。”
“你去边地?”
崔道怡好奇起来,“有什么任务?”
“荒煤同志布置的任务,算是作协给安排的事儿吧。”江弦回答说。
崔道怡点点头。
“那就不打搅你收拾东西了。”
“我先回去看看稿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