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份实验数据,出现了第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现象,或者说情况!
在25摄氏度的标准室温下,对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导材料的导临界压强的数值是3pa。
当温度上升一度,提升26摄氏度的情况下,导临界压强需要的数值上升到了347。11kpa。相对比之下上升了28。459千帕,约莫四分之一个标准大气压。
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温度提升,需要的压强也跟着提升了。
问题出现在下一条数据上。
当测试温度上升到27摄氏度的时候,导临界压强需要的数值上升到了379。66kpa。
仅仅上升了32。55千帕,相对比26摄氏度时提升并不是很大。
“。28摄氏度,压强数值上升到了413。58okpa”
“。29摄氏度,压强数值。447。6okpa”
“。3o摄氏度。”
从数据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温度每上升一度,需要的压强的确提升了。
这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的样子,但如果是学过物理学,还记得热力学定律或相对论的,都很清楚这份数据中的问题。
它不仅仅不符合往常各种导材料的实验数据,还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热力学定理,甚至是相对论。
众所周知,导压强温度与压强呈正相关关系,即压强越高,导临界温度越高。
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简单的来说,导之所以需要低温才能实现,是因为电流通过导体的时候会因为电阻而热。
这涉及到温度的来源。
温度来源于原子振动的幅度,温度越高的物质,其原子振动或运动得越剧烈。
当电流流经导线时,导线中的大量电子处于移动状态。
此时,电子就会与构成导线的原子生“冲撞”,而这样的“冲撞”又会影响到原子的振动。
这意味着电子的前进方向会因此生改变,原子也会吸收电子的部分能量,而吸收的这部分能量会使原子的振动变得更加剧烈。
而导,就是通过外部条件,来将这些原子的震动‘安抚’下去,使得它们一直保持在安静的状态下。
就像是一条四马平川的高道路一样,可以让车辆(电子)快通过。
无论是低温、还是高压强环境,都起到的是这个作用。
但理论上来说,无论是提升还是降低,消耗的能量都会呈现出指数级。
因为运动的越剧烈,你需要让它安静下来的力气(能量)也就越多。
对于导材料来说也一样。
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强之间的关键呈现出正相关,即温度越高,所需要的压强也会随之越大。
这就像是度的提升一样,有质量物体度也提升一分,需要的能量是呈指数级上升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对这个现象做出了解释。
即当物体的度接近光时,需要的能量会无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