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水连忙答道:“那会奴婢奉世宗皇帝旨意,外驻东南。
皇上给奴婢写了信,叫收集东南、湖广、岭南、占城、暹罗以及朝鲜、日本等地的稻种,在上海、武昌、辽阳、番禺等地,开良田,请老农选种培育,再择优留存。
奴婢记得农种所耗费五六年,终于6续培育出适合长江一带水土的良种,长江二号;适合岭南的岭南四号;以及适合辽东辽西的辽阳六号。
陛下,这广宁出产的稻米,应该用的是辽阳六号稻种。”
朱翊钧哈哈一笑:“没错。正是辽阳六号稻种,它在大小凌河长得最好,比辽河一带还要长得好。
朕就叫它广宁米。
农种所正在培育更耐寒的稻种,准备适用与吉林以及海西一带。那里满地黑土,水量充沛,就是太冷了。
金水从朝鲜和日本等地引入了一批耐寒的良种,交叉培育,相信很快就能出结果了。”
胡宗宪四人对视一眼,连忙答道:“农乃国本,陛下如此重视农耕,实乃天下之幸,百姓之幸。”
朱翊钧笑了笑,“大明百姓吃不上饭,不会找别人,只会找朕,他们的皇帝。所以,让大明百姓吃上饭,是朕的头等大事。
改良麦种和稻种,是重中之重,引入高产良种,也是重中之重。
祁言!”
祁言带着六位内侍,端着四个盘子走了进来,每个盘子上放着两个碟子,一个碟子上放着一根黄澄澄有圆齿的的棒子,光滑油凉;另一个碟子上放着一个深褐色圆乎乎的东西,都冒着热气,散着一种说不出的香气。
内侍把两个碟子分别摆在朱翊钧、杨金水和胡宗宪等人跟前。
胡宗宪知道内情,捋着互相微笑。
谭纶、张居正和赵贞吉三人,不明就里,好奇地看着眼前的这个稀罕物,左右打量着。
这是什么啊?“这是两样好东西,都是西班牙人送给我们的。”朱翊钧指着眼前的东西。
“这是玉米,这是红薯。都是西班牙人在新大6,也就是艮巽洲现的,带回他们的西班牙,现这两样东西不仅能吃管饱,还特别耐旱不挑水土,产量特别高,尤其是这个红薯,给点水土和阳光,就疯长。
西班牙人做过实验,在他们本土贫瘠一点的土地上,红薯亩产三千斤左右。在苏禄岛一带,亩产直接可以达到六千斤到八千斤。”
张居正三人大吃一惊,忍不住拿起这个深褐色,看上去不起眼的东西。
三千到八千斤,亩产这么高?
“这玉米产量要低些,一亩在一千斤左右。但它的优点是耐旱,最适合苦旱的西北。”
亩产一千斤?
皇上,听你口气还嫌少了?
你知道现在大明稻谷和麦子亩产多少吗?
亩产一千斤你还嫌少,太嘚瑟了吧!
朱翊钧继续说道:“红薯被西班牙人当成了宝贝,被宿务城种下后,严禁土著和外人接近。不过他们被我们朱雀水师一窝端,这宝贝也归我们了。
胡公从南海凯旋归来,带回了这两样东西,朕十分高兴,有这两样农作物,比克复吕宋苏禄岛还要重要。
玉米和红薯都是宝贝啊,田间山垄,稍微有点土地就能种下去,可以给人吃,也可以用来酿酒,节省大量的稻米粮食。
朕已经叫农种所好生种植这两样作物,育选良种,然后在各地推广。来,大家尝一尝,看看口味如何?”
在朱翊钧的带领下,众人开始品尝起大明第一批玉米和红薯。
味道淡甜,肯定跟后世经过数十上百代择优培育的玉米和红薯,在口味上有着截然不同,但是猛地一吃,觉得还算可口。
“想不到西夷带来了这么多好作物。先是辣椒,现在又是玉米和红薯。果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陛下叫我们放眼天下,圣明之言。不拘于一地一隅,广收天下之良物以养大明万民。”
“前汉唐时,从西域传来不少好东西,比如夏天我最爱吃的西瓜,不就是从西域传过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