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买的第一处房子是位于燕京西三环附近的花园桥华侨公寓,同样是为华侨们建的房子,可花园桥华侨公寓跟华侨新村的别墅群一比,简直弱爆了。
人家不仅是小洋楼,家家还都有小花园,环境优雅、清静。
进入别墅分配房间,年轻人住楼上,老同志住楼下。
等休息了一阵后,林朝阳又见到了其他几位来自沪上、江浙地区的嘉宾,说起来还有几位是林朝阳的熟人。
比如在《收获》担任副主编的李小琳,她一见到林朝阳便抱怨起来。
“这几年你的小说也不往我们《收获》投了,我这次来就是专门问问你,是不是对我们《收获》有什么不满意?”
李小琳半真半假的开着玩笑,自从《父母爱情》后,林朝阳的多部小说都没给过《收获》,她确实很眼馋那些稿子。
林朝阳笑着说道:“不是我不想给你们,实在是熟人太多,大家都来约稿,我也只能先紧着燕京的刊物。”
“燕京的刊物跟你有香火情,那《花城》是怎么回事?”
林朝阳拉着李小琳低声说道:“这不是……人家给的钱多嘛!”
闻言李小琳不禁莞尔,“这都多少年了,你对稿费怎么还是那么锱铢必较?”
“没办法,我靠这个吃饭啊!”林朝阳一摊手。
跟李小琳说笑了两句,林朝阳又与丛维熙和李杭育打了个招呼。
李杭育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本来这样级别的研讨会他是没资格受邀出席的。
在林朝阳提出“寻根文学”后,他是国内响应最积极的作家,几个月前他的那篇《理一理我们的根》在文学界引了不小的反响。
这篇文章让他一跃成为了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闯关东》的身上打着清晰、深刻的“寻根文学”的烙印,这样作品的研讨会李杭育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天傍晚,花城方便为嘉宾们安排了接风宴。
这次《闯关东》作品研讨会,会程是三天时间,除了一天的研讨会之外,剩下两天都是采风活动,算是个福利。
研讨会举行的地点在花城出版社的会议室,近二十位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汇聚一堂,场面浩大,这样规格的研讨会在花城出版社历史上还是头一次举办。
仔细算来,现在距离《闯关东》上部表才三个多月,距离下部表才一个多月时间,这个时间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酵来说并不算长。
但《闯关东》不是一般的文学作品,作为1984年中国文坛最具关注度的现象级小说,它的影响力已经打破了时间的桎梏。
它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在近年以来的当代文坛是极其罕见的。
这段时间以来,文学界对于这部小说的溢美之词早已泛滥,举行研讨会,同行们也是一片赞美之声。
这倒不是大家故意恭维,而实在是不夸不行,大家总不能违心的去鸡蛋里挑骨头吧?
再夸也夸不出什么花来,一整天的研讨会就这样结束了。
林朝阳与旁边的冯穆闲聊着准备起身,就见有个年轻人跟苏晨这个出版社社长耳语了几句,苏晨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