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晨的安排之下,实验室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由原帅负责,通过常规方法去合成室温导体。另一个小组则由宁晨亲自负责,尝试着去用新方式合成室温导体。
但无论是是常规方式还是新的方式,都会加入到宁晨最新研究的“材料合成优化”技术,以材料学大数据为基础,加上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帮助大家能够以最优的方式,完成材料的合成工作。
制定好了最终方案,并完成了任务的分配工作之后,新的实验正式开始了。
宋溪韵被分配到了和宁晨同一个小组,在实验开始之后,宋溪韵通过生物程序的方式,向宁晨说道:
“宁晨,我一定会帮助你,让我们的小组更快的合成出室温导体的。”
宋溪韵的这些话看起来有些幼稚,就像学生之间的成绩竞争一般,不过在宁晨的眼里,这样的宋溪韵倒是显得有些可爱,这为他们的实验增添了一些动力。
“好的,那我们就一起证明,我们的这个方法是可以的吧。”
按照宁晨的想法,大家一起先将月石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的物质结构给制备了出来。
当然,这种物质结构并无法单独的存在,因为如果其单独存在的话,强大的作用力会破坏掉物质正常的稳定结构,因此宁晨必须要为这种结构制备出一个单独的框架,去支撑物质结构的稳定性,之后再用其他的结构去替换掉这些框架便可以了。
这个实验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去构造一个易于替换掉的物质框架,以便于在进行结构替换的时候,不会严重的影响到物质的稳定性,以免出现那种难以完成合成实验的结果。
经过了两周的研究,宁晨和宋溪韵等人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这种纳米材料并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性质,唯一的优点便是非常适用于这项实验的研究,因为它并不会轻易的与其他的实验原料生反应,而且是非常容易替代的。
这个实验成果让宁晨、宋溪韵等人都感到非常的振奋,因为他们都明白,有了这样一个关键的成果在,后面的实验便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宁老师,幸好我们有‘材料合成优化’这样一项技术,才能让我们这么快就做出这种新型的纳米材料。一个如此完美的框架型材料……这真是太符合我们这次的实验要求了!”
作为世界顶级的纳米材料专家,徐洲也不得不对宁晨的这项研究成果感到赞叹,徐洲心中明白,即便是在纳米材料这个分支领域上,自己也是绝对比不上宁晨的。
“是的,‘材料合成优化’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根据我们的目标,直接给出最合适的方案,哪怕这些方案未必是最完美的,但已经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探讨一下,如何把这些纳米材料一一给替换掉了。”
现在他们合成的物质,还并不是一种导体,更谈不上什么室温导体了,但在小智的评估之下,大家距离最终的目标,已经变得更加的接近了。
得知了宁晨小组的这个研究进展,原帅也显得非常的激动,并没有因为两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感到任何的失望和危机感。
本来当初选择负责这个小组,原帅只是为了执行一个备用计划而已,原帅也没有真的希望,自己的实验小组能够比得过宁晨的实验小组,反而更加希望宁晨的实验小组,能够顺利的完成他们的目标。
毕竟要是自己的小组先成功了,虽然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但总归还是限制于传统的实验方法,并没有取得在实验方法上面的突破。
原帅甚至情愿自己所做的这些工作只是一些无用功而已,当然就算宁晨小组的实验先一步成功,原帅小组所做出来的这些实验数据,也肯定是有不小的价值的。
…………
接下来的实验中,宁晨等人一步一步的将这些纳米材料框架给成功的替换了下来,逐渐合成出了他们目标之中的“室温导体”。
在实验成功完成的那一刻,整个项目组的成员们都非常的兴奋,有些不敢相信他们竟然真的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完成这种物质的合成。
原帅虽然没有参与这个小组的实验,但也同样为他们的这个成果感到高兴。
不过原帅还是努力的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情绪,继续留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中,进行着传统方法的合成工作。
原帅之所以没有马上停止自己的工作,是因为现在的实验工作还没有结束,即便宁晨的小组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物质的制备工作,可是还没有肯定这种物质就是一种导体,乃至于室温导体。
宁晨这边却似乎已经提前知道了什么一般,来到了原帅的实验组,对原帅说道:
“原老师,你这边的实验可以先暂停一会儿,我们带着大家一起去我们那边的实验组参与实验。”
听到宁晨的话,原帅稍稍一愣,然后点头回答道:
“好的,我让大家把实验设备简单收拾一下,然后就带他们过去。”
如果是不了解宁晨的人,可能还会以为宁晨之所以这样做,是在炫耀自己的实验成果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