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爪子、翅膀尖儿、龙骨等部位简单的处理祛除之后,切成大小合适的块儿,带着骨头跟体表的软毛一起喂。
大黑鹰的嘴巴很锋利,吃小鸡儿的时候,会咔嚓咔嚓的把细小的骨头咬碎,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第二天一早的时候,再跟毛轴一起吐出来
日常伺候家里的鹰可以这么喂,但是给生鹰开食儿,可不能这么毛糙。
生鹰处于应激状态,带骨头零碎儿的肉一概不能乱喂,吃不好进了嗉囊,万一挣扎着乱飞撞一下茬坏了嗉囊或者其他内脏器官,非常容易出问题。
岳峰拿到了给大黑鹰准备的食儿之后,挑选了几块相对干净的胸脯肉位置,将龙骨跟带毛外皮拆掉,只剩下新鲜的净肉,用一双筷子夹着,来到了白矛的跟前儿。
净肉在水碗里蘸一下,然后夹到鹰嘴的上方,清水混着净肉上的血滴一起落下,很快被白矛喝到了肚子里。
品到了血腥的滋味之后,白矛有个明显的吧嗒嘴儿动作,岳峰趁机夹着肉块往嘴边送。
鹰喙感受到了肉的触感,试探性的又咬了一口,这次有肉的鲜美气息,小白立马鹰喙力,撕扯咬了起来。
只要开始主动撕肉了,那这扣着帽子开食最难的一步就算成功了,岳峰不紧不慢的夹着肉,任由小白撕咬,6续将肉块扯碎之后吞下了肚子。
吃完了一块,后面岳峰又夹起第二第三块,鲜肉蘸了水之后,再在金边土元粉末上蘸一下,一起喂给小白。
这金边土元也是动物性的中药,小白倒是几乎没啥抵触,很快就把三块火柴盒大小的沙半鸡胸脯肉吃了下去。
嗉子里有了食儿,小白也稳当了不少,岳峰也没给它一下子顶个大嗉子,吃了个两成饱就停止了喂食。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岳峰一直对这只受伤的白矛进行着细心地照顾,每天称重做体重记录,每天两次喂食的时候辅助吹哨,养成训鹰基础的条件反射等。
整体来说,小家伙的恢复还算稳定,背部的伤口结了痂,背部被大黑鹰踢中位置掉落的小绒毛,也重新钻出了细细的羽管。
这金边土元的化淤生肌效果确实不错,岳峰能感觉到小白的状态在一天天的恢复,在到家第七天的时候,一直耷拉着挎刀的翅膀,第一回收到了正常的角度跟位置上。
看到这一幕,岳峰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薅几根毛的伤势岳峰不怕,只要好吃好喝伺候着,早晚能养回来,最怕的是翅膀上的筋骨韧带啥的受了永久性的伤害,那鹰可就废了。
另一边,在伺候着白矛养伤的时间里,家中猎队的放鹰打小围,也一直没怎么停。
不管是铁背红大鹰,还是那只奶鹰子,亦或者大青鹞,这三只主力猎鹰的体格子都是比较硬的类型,膘情贴满的情况下,短时间里放鹰强度略微高点,倒也能扛得住。跌下来的膘情,在岳峰他们进山打大围不放鹰的时候,只需要适当的增加食物贴膘,就能补回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高强度出围,二食堂那边的野味储备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又有时间继续带队上山打猎了。
提前一天晚上,岳峰给猎队成员开了会,接下来这段时间,将会按照前面商量的,高强度的上山。
猎队以当天一早上山,当天可以回来的路程为活动半径,持续的搜索一遍家门周边的大片区域。
一方面,遇到狍子野猪等山牲口,肯定是要打回来,另一方面,如果遇到了紫貂,也要尽量的逮回来。
尤其是成年孕期带崽的母貂,那是有抓错没放过,全都逮回来当做紫貂养殖场将来的种源储备。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有个疑惑,既然想要加快貂场建设的进程到处搜捕紫貂,那为啥不再去趟林场姥姥家那边,把那边的场子再扫一遍呢。
确实,论效率的话,肯定是瞎驼子山跟金顶子那边逮貂的效率更高,但是那边有相对成熟的自然生存环境,可以将紫貂野外自由繁殖的种群密度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以内。
这种情况下,高强度的搜捕,堪比竭泽而渔,逮光了之后短时间里可就没得逮了。
核心产区考虑繁殖效率跟局部种群密度,而紫貂分布相对比较稀疏的普通山林里,没有生存环境上的优势条件,自然谈不上规模效应,岳峰他们逮了之后也没啥心理负担。
初六这天,岳峰兄弟四人,早早的在家里吃了早饭,然后架着鹰牵着狗子,浩浩荡荡的出了村,直奔距离村落更远的35号林区附近。
前面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在被划分为砍伐区的林场规划辐射范围内,为了区分地方,当地给山上不同的林区进行了一定的编号处理。
这处35号林区,距离兴安村的路程过三个半小时,跟去卧牛山那边都差不多远了,是一处普通山民,去的比较少的远处山场。
早上天刚放白还没亮就从家里出,等岳峰他们赶到的时候,也已经八点半多了。
这是一处择伐林子,几年前择伐过一遍之后,偌大的山场里,几乎所有符合要求的大树都被砍伐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