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感恩而死(The-gratefu1-death),来自旧金山的现场型摇滚乐队,他们被乐迷得到认可的几乎全部都是来自现场即兴演出的现场专辑,为后来的迷幻摇滚奠定基础。
比如奇想乐队(The-kinks),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不同音响效果的尝试始终是那个年代英伦摇滚的一道光。
“喜欢披头士”,这是非常粗糙的一个设定:
为什么喜欢披头士?喜欢什么时期的披头士?最喜欢披头士的哪张专辑?又不喜欢披头士的哪张专辑?
这些细节,才是赋予角色生命力的东西。以披头士为基础,继续展开联想,喜欢出身加利福尼亚的沙滩男孩和感恩而死,前者代表和披头士一样流行的音乐,后者则代表在现有基础上放飞想象力的创新。
继而再从感恩而死展开想象,喜欢鲍勃-迪伦和奇想乐队,喜欢他们对音乐的喜好,也喜欢他们通过音乐思考生命的方式,包括当时社会的变迁。
线索,从不同方向朝着“迈克尔”汇集。
尽管他只有十五岁,但他拥有一个成熟的灵魂,思考哲学、思考生命、思考价值;也许他还太年轻,暂时没有办法找到答案,并且也依旧有着孩子气的一面,然而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其他孩子不同。
正是因为如此,他喜欢米娅。
在米娅还不是公主的时候,在米娅还没有大改造之前,在米娅还是一个透明人的时候,他就喜欢米娅。
不是因为外表,而是因为他看到米娅的善良、真诚、勇敢与美好。
这,就是花瓶的图案和线条。
在电影剧本里,编剧完全没有提及,迈克尔为什么喜欢米娅,又或者说,迈克尔为什么会喜欢丑小鸭米娅——
米娅暗恋的对象,是一个帅哥、一个风云人物。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在中学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曾经暗恋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或者拉拉队长。
但是,迈克尔呢?
当然,编剧也没有这样的篇幅和空间完成这部分剧情,剧本写,迈克尔暗恋米娅,于是迈克尔就暗恋了。
典型工具人。
现在,安森就给迈克尔一个理由;而且,不需要额外的剧情篇幅。
迈克尔喜欢的音乐,cd、随身听、T恤、背包上的徽章。
迈克尔喜欢的书籍,除了音乐之外,手里时时刻刻带着书籍,哲学、历史、建筑、心理等等书籍。
从造型到随身物品,由内而外地,真正“生成”一个迈克尔,为这个纸片人填充色彩和血肉,赋予生命。
不需要太复杂也不需要太深奥,花瓶就是花瓶,简单直观就好,但这样的细节,却能够带来本质区别。
试镜成功之后的这段时间,除了蓄头之外,安森并没有无所事事,他一直在收集六十年代的资料,真正了解并且深入,慢慢地在自己的身体里唤醒“迈克尔”。
不过,这并不难,只是收集资料而已,最后呈现出来的也只是“表象”而已;真正困难的,还是在“内里”——
一个提问,米娅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迈克尔的?
第二更。加更在晚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