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嗅到即将引爆的暴力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瞄准什么对象引爆。”
“这部短片,当初引诸多争议,这样纯粹的暴力展示真的有必要吗?难道不是对道德层面的另外一种冲击吗?”“事实上,这就是导演的目的。”
格斯瞥了安森一眼,他能够注意到安森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专注和热情,不需要语言,就让格斯兴致勃勃起来,越说越起劲——
这样的格斯,也是第一次见。
“展现暴力,本质是反对暴力。”
“我们需要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以及导演取材的对象——
北爱尔兰问题。”
“民族融合之下的暴力,这些暴力全部毫无缘由,不带人际关系也没有前因后果,一种单纯的立场反对,把那些恢弘的仇恨宣泄在无助的个体上,一种纯粹的仇恨。”
“短片里的十八起案件,全部来自贝尔法斯特真实生的事件,导演根据警方报告改编并且进行艺术创作,以一种惨烈的方式让人们注视房间里的大象——
它,一直在那儿,但所有人都在假装看不见听不到。犯罪一直在生,仇恨一直在蔓延,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方式破坏社会结构,却始终没有人在乎。”
“所以。”
“与其说是用冷静客观的手法重现犯罪,不如说是用一种全新手法质疑暴力对我们以及社会带来的摧毁,以一种毫无预警地蛮不讲理地方式摧毁一切。”
“无论是视听感官上,还是道德层面上,都能够制造出强大的破坏力。从本质来说,这是反对暴力、谴责暴力的作品,导演对暴力可谓是深恶痛绝。”
“我们需要重视,我们需要倾听。”
“否则,这些暴力不会停止。”
“呵。那些人说,一部宣扬暴力的电影可能刺激更多犯罪;但现实是,没有电影,暴力就已经在生,如果不让更多人看见听见,如果不让系统正视问题并且给以解决,暴力会继续摧毁社会的根基。”
洋洋洒洒、滔滔不绝。
说到后面,格斯根本刹不住车,此时就能够看得出来,拍摄这部电影,格斯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死亡对暴力对生命的种种思考。
安森眼底流露出一抹了然。
“所以,导演的这部作品也叫做‘大象’,灵感就是源自于这位阿兰-克拉克导演?”
格斯点点头,“阿兰-克拉克拍摄完那部短片之后不久就遗憾离世,所以他没有办法为自己的作品辩护,但我们应该看看过去这些年的北爱尔兰,一切都在证明他的远见。”
事实上,不止安森,格斯也非常意外自己的表现。
格斯喜欢讨论电影,和马特-达蒙、杰西-阿弗莱克他们都常常讨论,但他很少失态,语言闸门打开之后就再也刹不住车。
所以,原因是什么?
不由地,格斯再次看向安森——
安森是真诚的。
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他总是保持专注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不仅侧耳倾听,而且还常常流露出深思,那双湛蓝色的眼眸深处似乎正在探究正在延伸,不知不觉地,话语就滔滔不竭地延续了下去。
于是,对话也就成为一种享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