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父与子’?我听说过这部电影非常糟糕。”主竞赛单元的一些电影,可能安排媒体提前场或者市场放映,在正式映之前,就有人能够提前看到,所以这两天也能够听到诸多不同的消息。
尼古拉斯摇摇头,“恰恰相反,这部作品非常出色。”
安森,“好吧,那我也得去看看。”
尼古拉斯,“你确定吗?我想,接下来两天,你可能会有一点点忙。”
安森,“哈哈。梦想还是要有的,对吧?这里是电影节,我非常非常期待能够看到电影,请为我保留一些希望。”
这,是正常的吗?
伊曼纽尔看着眼前正在上扬的这一幕,满眼惊奇和感叹,采访的最后,采访者和受访者的位置调换过来?并且,两个人围绕电影节的作品交换信息,如同影迷一般,如同戛纳角角落落可能生的对话一般?
细细回想,这样的氛围贯穿始终,与其说是营业或者工作,不如说安森从一开始就摆正谈话的姿态——
一次平起平坐的对等交谈,所以,安森愿意敞开心扉,真正深入演员的世界,向世人展示一小部分。
从时尚造型到角色探索再到电影理解,一步一步地,由外往内,剥开外型的标签,窥探到更多可能。
也许,这一届戛纳电影节确确实实不一样,它打开一扇窗口,让安森身上“演员”的光彩浅浅显露出来。
不再是花瓶而已。
一直到采访全部结束,尼古拉斯准备把录音笔收起来,没有忍住,又重新拾起采访着身份,询问最后一个问题。
尼古拉斯,“所以,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安森,“回家,继续做一个普通人。”
然后,采访结束了。
在戛纳,全世界的目光聚集,演员站在聚光灯底下享受掌声和鲜花,记者们往往会好奇演员们的下一步计划——
和哪位导演合作?拍摄什么类型题材?探索什么角色?
诸如此类等等。
演员们往往也乐于分享,通过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作为演员的未来,颇有一种大展宏图登顶世界之巅的豪迈。
一直到安森给出另外一个回答。
尼古拉斯不由一愣,注视着安森脸上自信而轻盈的笑容,最后也跟着嘴角上扬起来,跟着重复了一遍,“继续做一个普通人。普普通通安森-伍德,对吧?”
一句调侃,让酒店房间里其他人全部哄笑起来。
包括伊曼纽尔。
在伊曼纽尔的职业生涯里,她拍摄过无数照片,经历过无数采访,其中留下深刻印象地着实不少,而大部分全部都快从记忆里消失;但她非常确定,眼前这一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忘怀。
“纽约时报”,只是那一天漫长采访日的开端而已,后续“大象”剧组被熙熙攘攘的媒体包围得水泄不通,伊曼纽尔结束自己拍摄离开前往下一个工作的时候,酒店走廊里排队的媒体依旧可以用壮观来形容。
后来,伊曼纽尔听说,“大象”剧组的采访一直持续到深夜十一点三十分,剧组甚至和记者一起吃了夜宵——
还是没有能够结束。
无奈之下,采访只能暂时到一段落,第二天起床之后再继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