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有很多人分析画家维米尔的生平,猜测他是处于一种什么心境,什么状态以及什么动机来创作这幅作品。
姜哲不关心这些,只想研究绘画本身,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绘画黄金时期,绘画市场逐渐从量身定制的形式,逐渐转变成画廊的形式。有装饰需求的买家,直接从画廊买成品,不需要下个订单,画廊里的宏大历史、神话题材,不能满足所有的客户需求,于是就诞生小幅的肖像和静物,其实是画家用来练笔的,或者说是工作室培训他徒弟用的作品。
姜哲还找到了同时期的作品图片,甚至找到了维米尔另一幅,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在这些作品当中,他现一些共同的元素,丰富的表情,鲜艳的色彩。
他觉得,这类作品受市场欢迎,除了物美价廉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给客户的感受。
一幅画给客户带来的感受,很有可能就是他购买这幅画的。
绘画给人的感受,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表情上感受到他的内心活动,比如说喜怒哀乐,从风景和静物中感受到一些感官触觉,以及味觉,还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
姜哲对比两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真实客观的列出自己的感受。
美,是第一感受,美的很含蓄,很安静。能够在几百年后收到追捧,说明这种美也能符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另外一幅带珍珠耳环的少女,不被人关注,甚至很难查到。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少女的相貌以及配饰,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看起来有些古怪。
说明,在绘画中,美是一个底线,如果不美,大画家的作品,也会被遗忘。
人是视觉动物,虽然经常说不要只看外表,要注重内在,但是长得好看的人,确实更容易被记住。
姜哲放下维米尔的作品资料。
有了这些研究,他很快想到以柳艺菲为素材,可以尝试的新创作。
他找出水彩工具,开始的创作小幅水彩画。
一张接一张的创作,描绘女子在庭院、室内劳作,休息和娱乐等不同状态下的场景。
人物的造型,延续着他的造型方法。但是,在色彩搭配方面,用水彩颜色,快的进行新的尝试,。
这些尝试并不是随意进行。
他把古典绘画中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转变为当下生活的一些常见色彩,让色彩符合绘画美感的需求,把自己的理解,具象为色调。
在考虑色彩的搭配方式时,他想到了雷诺阿的一幅作品——磨坊餐厅。
他学习名家作用色彩的方式,但是尽量避免模仿。
在一张张的试验中,他逐渐找到一种新方法。用自由的笔触,明快的色彩,延续之前的造型,营造当下女子在生活中的温馨场面。
虽然是用一个模特,但通过一些细节,可以表现不同生活状态。一些细节和整体节奏,让绘画有现代生活的气息。
每一幅色彩稿,尺寸很小,很简单,但运用的色调很丰富,也避免重复。
如此一来,每一张小练习,都有自己的主题。
这些练习,隐隐形成一个系列。
形体塑造准确生动,既放得开又说得住画面大开大合,极富节奏感,并且色彩响亮,对比强烈光感需求看他的话,有一种神气足淋漓酣畅的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