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暗暗点头,一灯大师此言才真显佛门高僧之真谛!修佛者,江山稳固,黎民安平时,诵经礼佛,不问世事是最好的状态,以免祸乱江山。但当社稷动荡、百姓苦难之际,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不是一种慈悲,而是懦弱和放纵,与仁慈无关。一灯大师在荣耀加身、高歌猛进时,能够因心中之结舍弃一切富贵繁华,只求内心安乐,这是佛门独有的包容!而当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时,能够暂舍多年禅门苦修挺身而出,只求无愧于心,这是高僧难得之大义!若非答应了宋青书不插手大理之事,张三丰真想与一灯大师畅谈个三天三夜,论论佛道之余缺,修行之真意。宋青书眼中闪过激赞之色,可惜身份所限,他只得将这份赞赏强压下去,恍然大悟般:“原来如此,是本王短视了,以前只知段延庆狼子野心,到今日方明那贼人如此不择手段,为了一己私欲,竟不惜将祖宗辛苦上百年打拼下的基业拱手送人,真是罪大恶极,天理难容!”“段延庆若非罪大恶极,又岂能得到恶贯满盈之恶名,有此贼人,实乃我大理皇室之耻!”附和之人为段誉,闷声半天的他终是难压心头怒火,忍不住出言骂道,听着宋青书“义愤填膺”的话语,段誉生平第一次觉得对方有些顺眼。不仅是家国之难,亲朋之急,段誉跟段延庆亦有着不小私怨,他和木婉清曾落到对方手中,受到大辱,险些做出不可挽回的错事,无论于人于己于家于国,他都对对方恨意难消,即使段誉性情纯良宽和,极少生嗔生怨。“段世子言之有理!”听到段誉激愤之言,宋青书眼神玩味,很想看到真相揭开后那精彩纷呈的画面。一灯大师眼中微显喜色,温声道:“宋居士既如此大义凛然,显然是答应了老衲的请求,不仅是老衲,大理全体国民都……”“我什么时候答应大师的请求了?”宋青书很是不解,眼神茫然。这下轮到一灯大师愕然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居士方才不是……”“我方才只是对段延庆的罪恶行径表示谴责愤慨,同时对贵国的遭遇深感同情,我有说过要帮助贵国吗?”宋青书眼神变幻不定,似乎在认真回忆。“这……”大理一行人大多是老实人,面对宋青书这种话术,一时间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仔细想来,对方还真是从未说过要帮助大理,更未说过要出兵之类的。不同于其他人的不知所措,段誉目中盈怒,这种把戏他早在几天前就领教过了,自己和四大家臣诚心拜访,宋青书却一直在说风凉话,在面对德高望重的一灯大师时,宋青书态度倒是好了许多,可也就是一些场面话,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承诺,对于两人的请求一副置若罔闻的态度。段誉上前一步,正要出言呵斥,袖子却被朱丹臣拉住了,回首望去,却见对方重重摇头,目光中充满劝告之意,甚至带着一丝严厉。段誉一咬牙,最终还是将满腔怒火憋了回去,但心中的怒火却是越烧越旺。“大理国和宋国百年交好,纵然宋居士与我大理交集甚浅,也请看在两国交情上予以臂助,大理定有厚报!”一灯大师不得已,说出厚报二字已是与他的身份不相称,可看着宋青书一副油盐不进的态度,他也只能放弃了以佛法度化、以道理说服这一途径,转而谈起利益。宋青书叹了一口气:“同样的话我已经跟段世子说过一次了,不是我不想帮忙,而是以宋国目前的国力实在不适合参与别国战争,特别是蒙古这种顶尖强国,一旦陷入战争漩涡,再想抽身而退可就难了,我毕竟是齐王,还是平章军国事,得为整个国家和人民负责。”段誉冷冷出言:“是么?齐王大人当真是大仁大义啊!你若是一直作壁上观也就罢了,可当朝堂僵持不定之时,你却横插一脚,暗下狠手,将我大理重新置于水火之中,如今却说的这般大义凛然,当着一灯大师和张真人的面,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话说的极为刁钻,讽刺意味极浓,却也是明晃晃的事实,这次朱丹臣没有阻止,因为他心中也压着一团火无处释放。两天前的朝堂会议,宋青书当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由心腹亲信代言,再加上王子腾、薛极、李守中等人纷纷附和,那些文武百官见到几位大佬的态度,哪还不明白齐王的真实想法,反对出兵的自然是更加坚定意见,那些赞成出兵的大臣也都急忙改口,于是朝堂政见快速形成了统一,才促使一灯大师等人不得不登门造访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被一小辈当场点名,张三丰面不改色,虽然他也觉得宋青书这些事做的不太地道,但他相信自己这个徒孙的品行和原则,这般行事必有深意,自是不会因为段誉的一句话去质问宋青书。“誉儿,在宋居士面前不得放肆,你说的太过分了!”一灯大师神情略显严厉。“过分?到底是我过分还是他过分?”段誉十分敬重一灯大师,但也有自己的理念和原则,并非唯命是从之辈,继续道:“算上今天,我一共来了三次,每次提到援助大理的事情,这位齐王殿下不是在敷衍,就是在说风凉话,这也就罢了,我不过是个小辈,人微言轻,可一灯大师何等身份,亲自前来拜会,还带着两位老前辈,他还是在敷衍,这不仅是对一灯大师的不敬,更是在羞辱我大理国!”“我知道齐王殿下身份高贵,地位尊崇,势力强大,武功盖世,世上少有人敢惹,但我大理虽是小邦,却也不是可任人轻贱愚弄的软弱之地!”段誉饱读诗书佛经,外表俊美清秀,气质儒雅翩翩,但这番话语却说的掷地有声,再无柔弱之态,体现出宁折不屈的气概和皇族子弟的风骨。:()偷香高手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