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纨绔逆袭记 > 第313章(第1页)

第313章(第1页)

第313章

本来,在赵李氏心目中,最中意的收拾考篮“接班人”是秦湘莲;但很遗憾,退婚了,她也就无可奈何先培养锦儿了。天可怜见锦儿才十岁呐,当然学的慢咯。

不过小丫头还是用心在学,作为未来的侍妾,这是她的职责。

考篮就用父亲赵建文原来的、其实还是爷爷传下来的,赵李氏把它保存得好好的,经常擦拭,油光水润的。这很符合“弓冶箕裘”(子承父业)的大义。这里面有个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尚书》)。

赵建文留下的考篮,是一个有盖的多层提梁篮子,几乎有一米高。它分为三层,形状为近方形的矩形;使用上好浸油的藤、细篾、柳条、荆条等交错混杂编织而成。四角包银,提梁上镶嵌有金银握手花片,都是各色吉祥花样。考篮的四壁和上下底面都是玲珑透光,方便考生进场被搜检时,搜检者可以看清楚考篮中有无违禁之物。

另外,还备有皮制背带,考篮可以提也可以背在背上,犹如《倩女幽魂》里的宁采臣。

和地球时空古代科举考试稍有不同,大梁的县试不是每次一天、总共四天;而是连续四天!所以考篮里装的东西就和后面的考试一脉相承了。

由于贡院是狭长的一排排窄巷,宽窄勉强能供二人对面行走。巷内一面是墙,一面是仅能容一人的一间间号舍,六尺高,恰好和赵德昭一样高;四尺深、三尺宽,身材高大者痛苦不堪,还真适合赵德昭这种少年人也。

有时候赵德昭心里想道:父亲赵建文能少年中举,就是因为他还没长高;后来会试屡试不中、甚至考场吐血,就是因为长高了、卷曲了,号舍容不下他了。

号舍里面只有两块号板,墙上有两道高低砖缝。白天一块号板装得高、一块号板装得低,就成了考试的桌子板凳。晚上,取下高的那一块,两块号板合并就成了床铺。

由于县试就在家乡,考篮里面装的东西相对少些。首先就是文房四宝。砚为轻薄便携型号,笔为实心笔(预防夹带)、配有笔袋,纸用来打草稿,墨为高级松墨。还有一个水注,是专门给砚台加水磨墨的。另外有一个油布缝制的卷袋,领到考卷后平放其中、高高搁起,防止折叠和污损。

一旦试卷折叠和污损,无论你的真实水平有多高,文章做得多好,你的这届科举之路就完了。

号舍无门,所以还要带上油布制的门帘(号帷)。白天卷上去,晚上放下睡觉,避风避雨、稍可御寒。号帷要自己动手钉好、挂好;所以还配有钉子、小锤子等。为了预防号舍顶破,还带有一块油布遮顶。

号舍里左面墙上有一块凹进去的小龛,可放灯烛。县试由于晚上没有做题的机会,暂时可以少带、甚至不带灯烛。但今后的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是必须带足够的灯烛。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食物!食品嘛,大家都以肉干为主粮,因为不容易腐败变质。而赵德昭灵机一动将蔬菜大幅度烤干脱水,再大力捶打制成黄豆大的青菜丸,却是一个补充维生素的创举。除了很多猪肉干、豆腐干、压缩馒头等方便食品,还有剥好的桂圆干之类的,其它的食物食材,赵德昭不再多带。他可以预先服下元气丹,可以保持很久的体力。好在贡院提供热开水,自带一个茶壶、茶杯、茶叶即可。

其他的考生就难了,还要自带一套炊具、食材。。。。。。大部分士子都需要自备食物,各种耐饥而又有营养的糕饼点心,是入场必备。士人常带桂圆和冰糖莲子之类的滋补零食。干桂圆自己剥起来费时费事,都是事先由家中女眷剥出净肉,一一套叠起来包好放入考篮中。较富裕的士子还有带参片的,场中可咀嚼以助文思。

号舍对面的墙根下,全部考完收卷后和晚上可以支起炉子炊煮茶饭,每几间号舍派有一名卫所军户服侍帮忙。所以还要带一只小小的风炉,带煮饭煮粥的锅,带下锅的米,带烧水的铫子,带茶叶,带酱醋佐料,带一份饭碗筷子勺子茶碗等。菜肴是事先家中做好的,要求无汤水,耐保存,比如煮一块火腿,蒸几块咸鲞之类。这些吃食,都要用油纸裹好。

考试中只能用净捅,必须得加盖,不然那气味。。。。。。考场里的厕所,设在每条考巷的尽头。士人便溺都在其中,由于通风不畅,清扫不及时,往往到了每场头一天的下午,就恶臭不堪。靠近厕所的那几间号舍,称作“底号”,臭气熏天,是士人最怕被分到的号舍(赵德昭运气好,用永业田拜了童恩伯,童大荣就为他找了远离厕所的上风口)。于是为避恶气,要带点身上佩的香袋香饼,口中噙的片香之类。

另外,为了防备万一场中生病,还要带些万应锭、紫雪丹之类的成药。加上驱蚊虫的药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