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o章赞歌
古希腊从打败特洛伊,抢夺第一桶金开始,就陷入了雅典和斯巴达抢做盟主的时期。
期间雅典和斯巴达都做了努力,雅典偏向是公民改革,斯巴达偏向是军事改革。但在两次波希战争之后,他们都沉寂了,而北方的马其顿崛起,成为了新盟主。
马其顿做了盟主之后,在亚历山大的带领下,十年时间打穿了波斯帝国。
所以希腊城邦就没消停过,一直在争夺盟主之位。
除了城邦和城邦之间的争斗,城邦内部僭主和公民也在不断争斗,到底是僭主领导,还是公民领导,搞得很乱。这个时期也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其实他们的哲学就是思考到底是僭主还是公民。
僭主就是公民选出的领袖,其实就是国王了。
就相当于殷商人和纣王的关系,纣王是殷商人选出来的,但纣王一方面要给殷商人带来利益,一方面又要压制殷商人。
雅典之所以没落很大原因就是公民有能力投票赶走僭主。可他们忘记了,是谁扩大了公民范围,就是僭主。
僭主才能确定一个方向,否则公民根本无法统一。雅典公民就分为平原、高地、海滨三个地方,都要为自己谋利,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者,无法调和三者之间的矛盾。
根本调和不了,所以雅典很快就打不过斯巴达人了。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由盛转衰的时代,经历过雅典最强盛的时代,所以相信公民制度是最好的,于是他捍卫公民制度死了。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衰落时期,于是他离开雅典周游各地宣传自己的理念,可没人用他。回去雅典,写了《理想国》,核心讨论的就是正义,正义到底是应该掌握在僭主手里,还是公民手里,他的意思就是‘tmd,雅典怎么变成这个鸟样了?’。他想找个能复兴雅典的方法,到底是僭主,还是公民?但忠诚不绝对等于绝对不忠诚,他不能得罪公民,所以只能弯弯绕绕,旁敲侧击。
等到亚里斯多德的时候,雅典早就不复当年了,斯巴达也是明日黄花,他生活在马其顿的时代,他的学生是亚历山大,十年打穿波斯的猛人。不过亚历山大一死,被马其顿压制的雅典公民立刻挥传统艺能,准备弄死亚里斯多德。
这个时候,亚里斯多德已经不在乎雅典公民制度如何了,所以脚底抹油直接溜走。
这三个人的心路历程有点像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认为周礼是最好的,为了捍卫周礼可以牺牲自己。孟子则认为周礼到底好不好,得看是不是有德,有德伐无德。到了荀子就是周礼是个历史垃圾,早就应该丢掉了。
古希腊就这么大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却从来没有停止。城邦之间,公民派系之间,公民和僭主之间,古希腊和波斯、马其顿等等关系,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现在到了末世,人类的各个幸存者营地就是一个个城邦,有些城邦偏向军事,有些城邦偏向公民,当然也有些城邦偏向国王。
城邦能合作么?可以,但不一定。
就好像雅典和斯巴达一样,两个小城邦分分合合,就没消停过。双方都辉煌过,但又很快就衰败了,而外面是日新月异,波斯、马其顿、罗马、日耳曼、奥斯曼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两个城邦被历史洪流冲刷走了。
镜南认为既然地表有幸存者,甚至太空也有幸存者,就应该团结所有幸存者。
但城防队长认为难,人类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