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综英美]布鲁德海文小警察今天追星成功了吗 > 第 13 章(第2页)

第 13 章(第2页)

他真正在意的是究竟是谁把他带到这里的,对方特意选择了这样特殊的时期又希望自己做些什么?还有与他仅仅一墙之隔的卡洛斯怎么样了?是和他一起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了还是正安全地在房间里睡觉?

无论如何,他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确认卡洛斯在不在这个时代。

这里很有可能不是幻境——起码不是迪克的幻境。按照他以前对上有精神控制能力敌人的经验,如果想要建造自己的心魔幻境,那么幻境里的东西必须是自己见过或想象过的,迪克可没见过19世纪伦敦的街道。

那么要么是这个幻境的制造者本人曾来自这个时代——这说明他至少一百来岁了。

要不是什么人把迪克传送到了一百多年前真实的伦敦——这说明他拥有控制时空的能力。无论哪种可能都很棘手。

而且在这种环境受到致命伤,他们可能真的会死,所以迪克必须先确认卡洛斯的安全。

BTW,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他能够随意改变过去吗?这是否会造成蝴蝶效应或时空悖论?超英们都知道闪点宇宙的结局。

可如果他什么都不能改变,送他来这个时代的意义是什么?

这背后的谜团错综复杂,迪克暂时放弃思考,他的目光移到下一个版块:

【9月妇女儿童失踪案数量再创新高,苏格兰场承诺加派人手巡逻】

这一版描述了这个月伦敦火车站、地铁站甚至独自在家的少女和孩子们频频离奇失踪的情况。《泰晤士报》猜测有一些训练有素的人贩子团伙流窜在伦敦市内,通过铁路和港口将这些可怜的受害者卖到北美和东欧去。

自从1885年《帕尔马尔报》的主编威廉·托马斯·斯特德做了用五英镑买下一名13岁少女的激进实验,从而发表《向现代巴比伦人进贡处女》一文证实并论述了英国目前猖獗的妇女儿童拐卖和性犯罪以来,这还是伦敦首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拐卖,显而易见地激起了人们的愤怒,报纸甚至将现在的英国描述为“狄更斯式的黑暗时代”。

再往下是小块的寻人启事,这些失踪的人有些是农民的儿子、有些是富商的女儿,孩子的年纪都在12岁以下,12-25岁的则只有女性,符合人口拐卖的目标群体。

不过还是有什么地方不对——火车站和地铁站这样客流量拥挤的地方拐卖事件多发倒是正常,但迪克注意到其中几则特殊的例子:9月15日,一名22岁的独居女性小说家科琳·格勒在自己家中失踪,她雇来打扫卫生的妇女第二天早上上门时才发现室内有被破窗而入的痕迹,而科琳的墨水洒满了整张桌子,已经干涸,她本人则不知所踪。

9月23日,25岁的报社撰稿人海伦·艾米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不知所踪,她家离报社聚集的舰队街很近,路上如果呼救应该很容易被人注意到才是,但警方没有找到任何目击者。

如果是需要大量“货源”的走私团伙,为什么会花时间并冒着巨大的风险掳走这样有体面工作的成年女性?迪克直觉这背后的真相并不简单,而且隐隐指向百年后哥谭和布鲁德海文的遭遇。

他叹了口气收起报纸,总之还是要先在这个时代活下去并且确认卡洛斯的安危。

正在此时,一股强烈的窥探感从身后袭来,迪克猛地转头,一个衣衫褴褛、身形佝偻的流浪汉站在巷口朝他走来,肥大的外套几乎撑满整条小巷。

迪克警惕地后退两步,他现在是个手无寸铁饥肠辘辘的十岁小孩,可没把握放倒这么个大家伙——没错,尽管来人用弓背和宽松的外套隐藏了自己真实的体型,但迪克还是看出来了,他是个至少六英尺高(183cm)的大汉。

“我刚才看到了,你在看报纸。”流浪汉用沙哑的、带有浓重东伦敦腔的口音说:“你识字?”

“看看上面的画而已,他们都说今天又死人了,那个魔鬼还给自己取名叫开膛手杰克。这可是大新闻,要来一份报纸吗先生?”迪克悄悄观察他蓬松乱翘的络腮胡和油腻脸颊中亮得非同一般的铁灰色眼睛,这家伙给他一种违和感。

男人似乎察觉到了,他弯下腰与迪克平视:“那今天的报纸应该卖的不错。有钱人吃早午餐的时间快要过了,你为什么不去餐馆和咖啡厅门口卖报,非要自己待在小巷子里?”

“……我朋友今天不卖报纸,改去擦鞋协会干活了。”迪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也不太想干这个活了,今天可能是我最后一天当报童。你知道,他们擦鞋工经常还能得到有钱老爷的小费,比东奔西跑的卖报强多了——尤其最近还有很多拐小孩的人贩子。”他嘴角微抿,表现出一副有点害怕的样子。

“擦鞋工?”男人挑高眉毛,“好吧孩子,给我来一份《帕尔马尔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