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土地庙破拆推到很容易,因为土地庙就是在村子中心位置建的两间土坯房,上面盖的是瓦片。椽子、木头、瓦片等凡是能作用的材料,都好好地拆了,搬到生产队的仓库旁边堆放着,其他土砖就地砸碎了做肥料。里面的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是两个不大的泥胎,被社员搬出来用锄头砸烂了,沉到了泥塘里。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代表几百年的徐家老地主的土地爷,就烟消云散了。从此在朱家铺人心中也再没有了什么印记,土地爷的事情只是成了大人讲古,给小娃儿们听的一段故事而已。就在人们准备回家做饭吃的时候,长锁就安排说:“吃了午饭,下晚就到祠堂门前去,做了拜别礼仪后,就由各家房头的人把自己那个分支的祖宗牌位领回去,各自保存。”并且补充说,“家里的老人小娃儿愿意带到祠堂去,参加拜别礼仪的都可以去。”人们听了虽然谁也没出声,但是心里都知道回家要立马做饭吃,还要向家里的老人说明白,不然的话,怕老人怪罪自己。下晚到祠堂参加拜别礼仪的人特别多,一家一家的,都觉得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祠堂以前是朱家铺朱姓的根本,现在突然要把它拆除了,很多老人都感到没有了依靠:生娃儿、祭祖宗、祈丰年、死后归宗等等,到哪里去说呢?到哪里去做呢!可是年轻人就不这么想了,他们认为:每家每户的堂屋里有神堂,墙上就贴着“天地君亲师”的中堂,过年过节总得要把自己的祖宗敬一敬,那不就是一个道理吗?要说生娃儿是什么辈分,属于哪个房头分支,一辈一辈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记得明明白白。就这几户人家,还能记不住吗?要说对族人有不有约束,现在新社会了,公社要传达政府的政策、规定,大队有管制社员的办法,生产队还有好坏的奖惩,特别是不好的人和事动不动就是批评会,还怕哪个不受管束吗?有个红白喜事只要向队委会说明了,队里的干部都安排的妥妥的,还哪一桩要进祠堂呢?到了拜别礼仪开始的时候,首先长锁就把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请到祠堂前面坐着,然后就让其他人按照房头分支自然就坐,到会迟的就只能在外面坐或者站了。最后,就由列文先生宣读拜别祖宗祭文。列文先生这时穿了一件长衫,带着一顶古时候读书人的黑色的帽子,给人感觉是那样古里古气的。这套行头可能是他以前当私塾先生的时候用过的,今儿个要拜别祖宗祠堂,他是把这当做极为庄重的事的。长锁早几天就对他说了,朱支书要他写一篇拜别祭文的。列文先生为了让祭文大家都能听明白,就用了现在时兴的言辞。在列文先生还没有宣读祭文的时候,首先由阅喜二叔代表在座的朱姓后人,给祖宗焚香烧纸燃蜡烛,进行跪拜祷告,其他人看到老人们都随着阅喜二叔跪拜着,也就跟着一齐跪拜在地上。虽然在大家心中知道这就是“四旧”的体现,但是谁也不敢说,因为可能这也是最后一次了。包括朱支书全家都在耳房边的地上跪着,还有谁能够想不明白呢。阅喜二叔带领大家给祖宗见了礼,就有人端上一个小木盆,里面盛有净水,就让列文先生净手。这一切弄完了,老先生才从长衫的衣袋里掏出一张用黄表纸写上的毛笔小楷文字,这就是拜别祭文了。只见列文先生先给祖宗牌位行了大礼,再半弓着身子朗声念了起来——列祖列宗敬上:现有松河县青山公社朱家铺全体老少,为了响应新政府的政策,决定今天向朱姓祖宗祠堂拜别,拆除朱姓祠堂。从此以后,敬请各位祖宗回归各个房头分支,按年月节气敬受祭奠香火。(说完再行大礼)回想我们朱姓一脉,自从满蒙大乱,入主中原以后,从老家颠沛流离,落到梅厂镇,老祖宗们筚路蓝缕,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以致如今,才有我们朱家铺朱姓的人丁兴旺、香火鼎盛。虽然朱姓自祖宗至今,没有谁大富大贵,但是上下尊卑、家里家外、父母儿女、夫妻伴侣、兄弟姐妹之间,从未发生过忤逆不孝、欺上骗下、抢夺打砸的不良勾当。新社会以来,朱姓一族加入公社,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劳作生活,是为老祖宗安心之事也。现今比起以前朱姓在籍人口又增长了一百多人,由原来的二百又五人,到现在的三百多人,这些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增添的,也是祖宗庇荫的结果。现今虽然要破四旧,把祠堂拆除,但是在每个朱姓子孙后代的心中,将永不忘记祖宗迁徙流浪之苦,将永不忘记宗族兴发繁衍之难,继续发扬老祖宗们勤发苦挣之根本,让朱姓子孙世代繁衍昌盛!今日拜别,永记在心;明日发达,指日可待;我辈后生,日思夜焚;拳拳之心,凭天可表;祖宗神明,奕奕在天;列祖列宗,时时尚飨。诵读完毕,列文先生再行跪拜大礼。全族老少无不默哀致意,一时大堂内香烟缭绕,真让人感到上天祖宗与后世子孙同在一室之内祭奠了。接着,列文先生手里拿着厚厚的族谱,依次按照房头分支,念着祖宗名号,由年长的老人分别请走自己房头分支的祖宗牌位,再行鞠躬才离开祠堂。遇到哪个房头分支没有了后人,就由列文先生临时吩咐由哪房头代管祭奠。这一切弄完,就已经到了天擦黑的时候了。长锁等朱姓干部看着人去屋空,心里不免引发了一些感叹:祖宗不容易,我们要发奋珍惜。以后这间做过祠堂的房子,就作为朱家铺村社员开会的场地,真正破除旧的姓氏小圈子,融入了五家百姓的大集体中了。:()人民公社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