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便在宫中传开了。
皇帝听闻后,大发雷霆。他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
虽说皇帝平日里对这个长公主也并无太多喜爱之情,可在这样庄重的场合,发生这样的事情,无异于在打他的脸,损害皇家的威严。
这等耻辱,让他如何能忍?
此事一经传开,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少秉持正义的大臣纷纷上书谴责皇后。这些大臣们言辞犀利,引经据典,从祖宗礼法到皇家尊严,无不阐述得头头是道。
他们指出,皇后此举不仅有失母仪天下之态,更严重损害了皇家的威严和体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嫡长公主动手,若不严加惩处,日后如何能正后宫之序,又如何能服天下臣民之心。
而在东宫被软禁的太子,虽身处困境,却也心系此事。
他向皇帝呈上密折。在密折之中,太子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满是对妹妹的担忧与思念。他恳请皇帝能准许自己见一见公主,话语之中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同时,太子还在密折中提到,希望皇帝能早日为公主开府,让她能够单独出来居住,远离后宫的纷争,也好有一方安宁之地。
皇帝接到太子的密折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此事棘手,一边是皇后,一边是公主和太子,无论如何处置,都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于是,他将太子的请求搁置了几天,试图让时间冲淡一些风波。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之后,又有源源不断的大臣上书请旨,这些大臣来自不同的阵营,平日里政见或许不一,但在这件事上却出奇地一致。
他们言辞恳切,或从皇家尊严出发,或从亲情伦理考虑,都请求皇帝开公主府。
面对这如潮水般涌来的请旨奏章,皇帝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同意太子见怀宁公主的请求,希望以此来平息一些大臣的怒火。
同时,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皇帝也顺便解除了太子的软禁。
太子严孤山进宫之时,阳光洒在宫墙之上,却似照不进他那满是复杂情绪的心。
每一步前行,都仿佛是在跨越岁月的鸿沟,向着那魂牵梦绕的亲情靠近。这一别,竟是漫长的十年,其间多少宫廷风雨,都如重锤般敲打着他的心。
怀宁公主自呱呱坠地后生母皇后去世,那时,严孤山不过是个半大的孩童,却不得不担起保护妹妹的重任。
周皇后之姊掌权,手段阴狠,视他们兄妹为眼中钉。
怀宁在一两岁时,她因病卧床,高烧如烈火般灼烧着她幼小的身躯,整个人昏昏沉沉。
那个眼神癫狂的女人如鬼魅般出现。那女人面露狰狞,眼中闪烁着恶毒的凶光,竟趁着怀宁病重无力反抗,拿起被子就要往她头上捂去,妄图将这幼小的生命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