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大雨暴露了他,他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缕头发。
在掩饰般整理一番后,他就看到瑞典门将伊萨克松对他伸出了五指山。
鲁尼其实对伊萨克松并不陌生,因为在过去十二年里,英格兰和瑞典也踢了10场比赛——
其实从这个数字,就能看得出英足总对于“逢瑞不胜”这个魔咒的在意。
越是魔咒,他们越是想要打破魔咒,然后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平局,最终不得不接受“魔咒”又延长一年的苦果,哪怕是在罗布森老头的麾下也是如此。
所以无论是他和诺亚搭档锋线的时代,还是诺亚回到中场之后,他们两个都曾攻破过瑞典的城门,却没有任何一人能为球队带来胜利。
直至去年,在“1比0主义者”卡佩罗的率领下,他们才用1比0的比分,最终战胜了瑞典。
打入那粒制胜球的,是巴里。
所以鲁尼在赛前还看到有媒体讨论,巴里是否会首发上场。
他当时就对这种论调嗤之以鼻。
倒不是他对巴里有什么看法,而是因为他认识的诺亚,绝对不会因为这种玄学就让巴里上场。
或许足球是圆的,但足球的世界,更多的时候,还是绝对的实力定胜负。
鲁尼在伊萨克松的抗议中,不得不远离了他,但也在第一时间,就和今天首发出场的卡罗尔进行沟通。
他挺喜欢卡罗尔的,原因很简单——
有几个男人,能拒绝有人为你当僚机呢?
有卡罗尔在场,在他身前就多了一个支点,也有人帮他抗瑞典那两个又高又大又壮的中卫,他只要伺机而动就行。
他刚和卡罗尔逼逼完毕,就看到伊萨克松已经一脚将皮球踢向了英格兰半区。
这很正常,毕竟雨势虽然小了一些,但球场上的积水还是很多,就连英格兰球员也不喜欢在这种草地上踢球,更不用说比他们还糙的瑞典人了。
场边的诺亚看了一眼皮球的轨迹,就看向了伊布和顶在他身前的埃尔曼德。
相较于伊布,埃尔曼德是一名典型的高中锋,曾经加盟过博尔顿,不过他是在08年才从法甲加盟的这支球队,诺亚并未和他交手过,对于他的分析,全部来自布莱顿的数据分析部门。
按照数据分析和他效力于博尔顿时期的录像显示,这名球员虽然踢得是前锋的位置,但更类似于赫斯基那种前锋。
是的,这又是一名防守型前锋,相较于进球,他更喜欢传球,护球能力不错,但他的传球能力并不强,考虑到他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他防逼抢能力不佳。
所以在战术安排中,诺亚特意安排脚法更好的费迪南德防他,至于伊布,就交给了黑又硬的莱斯科特。
莱斯科特的任务也很简单,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刻,都不要让伊布舒舒服服拿球,更不用说舒舒服服射门,尽可能地让他远离禁区,但也不能被这位瑞典队长牵着鼻子走,离开自己的防守区域。
诺亚对莱斯科特的要求很多,他知道这对莱斯科特来说也很难,所以他为莱斯科特找了一个帮手——
菲尔·琼斯。
琼斯年龄虽小,最大的优点就是体能和跑动范围,考虑到瑞典人在这场比赛中可能更多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能够在尽可能不犯规的前提下,让伊布尽可能地远离禁区,就算他们完成了任务。
纵然伊布也有一脚远射功底,但加上雨天,积水等等debuff,如果瑞典人想尝试,诺亚并不介意旁观。
伊萨克松传球时,也是随缘开出大脚。
因为雨水问题,他的视野相当一般,几乎看不到对面半场的情况,更多是拼运气。
也因为雨水和视野的关系,英格兰球员在回防到禁区后,就看到一颗皮球飞来。
因为能跑,在上场英法大战中留给球迷深刻印象,也获得“飞将军”外号的琼斯,抢在所有人之前断下了皮球,接着就习惯性地转移到了斯科尔斯脚下。
然而当解说们习惯性报出斯科尔斯的名字后,才发现有哪里不对——
这家伙的位置,怎么比弧顶还靠后,几乎到了禁区范围?
解说们定睛再看,就发现逼抢斯科尔斯的,已经变成了瑞典前锋埃尔曼德,不等瑞典人逼近,斯科尔斯已经送出了直塞。
皮球穿过试图拦截的伊布,被费迪南德得到,费迪南德再次传球,皮球已经来到了右路的沃尔科特脚下。
贺老师也只得压下对于费迪南德和斯科尔斯两人换位的思考,按照皮球运转,谈到了沃尔科特。
“诺亚派上沃尔科特和沃克,显然是因为他们的速度,但在这样的雨战中,两人的速度其实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现在发挥优势的,反而是两人的机动性——毕竟他们慢,对面的瑞典防线更慢。”
贺老师说着说着,就发现自己扮演了预言帝的角色,当沃尔科特下底遇到对面的左后卫奥尔送拦截,和沃克二过一,沃克肋部假装突破后,再传沃尔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