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江宁的王法收到了吴玉孚连续不断的捷报非常高兴,如此整个南方收入囊中这样就有了跟衰朝分庭抗礼的实力了!王法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安心整理内政和民生问题。而不是像前世历史上的太平教一样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一直在打仗。并且更为可笑的是辫子朝还没被推翻,太平军最高领导层内部居然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最终导致起义失败!来自后世的王法当然不能犯这样致命的错误,于是首先第一步就是设立职责明确的部门,辅助自己处理日常工作,不用自己日理万机,没日没夜地处理奏折。那样的话容易过劳死,就像历史上的那些所谓的明君一样大权独揽,不肯下放权力,让自己劳心劳力,活的太累,容易英年早逝!王法综合前世历朝历代的政权架构,再结合现代社会的优秀结晶,于是决定成立内阁。内阁之下设立六部:吏部,户部,兵部,法部和工部以及礼部。然后王法开始任命各部尚书:宋自温为吏部尚书,孔庸之为户部尚书,徐则林为兵部尚书,张耀镕为法部尚书,陈经为工部尚书,汪兆明为礼部尚书。接着王法让各部尚书推荐侍郎人选,经过考核之后就可以上任。王法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他们举荐更多的人才,毕竟自己精力有限,不可能挖掘天下所有的人才,除非自己是神,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对天下所有人洞若观火明察秋毫!虽然这样做的弊端有可能造成大臣拉帮结派,形成党争,但是只要自己处理好就不会影响朝政。小时候看古装剧里面描述一个王朝内部大臣们形成一个个小团体,互相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最后皇帝出手制止,平息矛盾纠纷,被赞誉为千古明君,让幼小的心灵激动不已。长大后进入社会,阅历不断丰富才发现小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党争的出现一方面是同窗、同乡拉帮结派,为了巩固己方在朝中的势力,也为了扶持更多私党,不断对其他官员、朋党进行攻击。另一方面也是皇帝默许的,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党独大的局面,防止威胁到皇权。所以王法觉得古代皇帝都有被迫害妄想症,总觉得有刁民想害朕!却不想想自己霸占天下,拥有一切资源,享受奢华无比的生活,而这都是压榨剥削奴役天下百姓得来的。在前世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君臣关系是非常亲近和谐的,双方都是席地而坐,互相尊重,有种对等关系。而到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君臣关系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成了上下尊卑有序,等级森严。大臣上朝时逐渐从坐着到站着,见皇帝时从作揖到跪着再到爬着,没有了人格尊严,一步步沦为了听话办事的奴才!大臣都失去了尊严和人格,更何况是草芥一样的平民百姓,在皇帝心里就是一群猪狗不如的牲口,只能任劳任怨地劳作,不能埋怨,甚至反抗都是十恶不赦的罪过,不从者格杀勿论!处理好政府架构之后王法便开始整顿军事方面的事情,由于天下还没统一所以不会大幅度变动,只是划分了武将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军司马,都尉,校尉,中郎将,裨将,偏将,将军,四征将军,卫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而后王法册封孙恪方为征东将军,吴玉孚为征西将军,其他人如杜光明,白宗生等也各有封赏。接下来就是对地方行政区域划分,王法废除了行省改成省,形成省,府,县三级。这样可以精简机构,不会造成冗官冗费的财政负担!同时王法缩小省的区域以便于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把两湖行省分为北湖省和南湖省,两江行省分为东江省和西江省以及安皖省,江闽行省分为江浙省和福闽省,云贵行省分为南云省和黔贵省,两广行省分为东广省和西广省。然后每个省任命一名巡抚管理民政事务,不得插手军事,同理相对应的将领也不得干预地方政务。政权架构调整之后王法便把目光锁定在国计民生政策方面。首先便是土地问题,提到土地就不得不说土地兼并。自古以来都是“民以食为天”,人可以没有娱乐,但是不能没有食物。食物是人类的第一需求,而食物的来源就是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不种地就会饿死,对于一个政权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地,那么就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王朝的军队数量会直线下降,届时会被其他政权打败,或者被国内吃不起饭的农民推翻。因此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权力变现是权贵和豪强兼并土地的主要手段,通过行政手段强买强卖,大肆兼并土地。在学校教科书中写到土地兼并都是那些坏地主巧取豪夺所导致的,等到出来社会之后阅历逐渐丰富起来才发现这是多么可笑!古代土地有两种:一种是属于王朝的王田,一种是属于个人的私田。而土地是允许自由买卖的,一旦遇到天灾,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就会因为苛捐杂税导致农户入不敷出,最终只能靠举债度日。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卖儿、卖女、卖土地。那些权贵和豪强抓住荒年时机就大肆购买廉价土地,没有土地的农户只能沦为佃农。由此可见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一是古代王朝盘剥和压榨农民,导致农民一贫如洗,平时只能勉强度日,几乎没有抵御天灾的能力。二是古代王朝实行人治,这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等级森严的“线状”控权模式,皇帝的话就是法,金科玉律,一言九鼎!虽然朝廷官员嘴上说着为民请命作主,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官员心里百姓就是一群牛马一样的牲口,根本不会保护农民的权益,只会肆无忌惮地任意索取!:()砍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