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郑府的每一个角落,为这座古老的府邸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府里的仆从们纷纷带来各种从外头打听的太子在南疆英勇的神迹。
他们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太子的勇敢和智慧,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仿佛在眼前重现。
郑长忆静静地听着,独自走回内院。
就在这时,一只白背鸦也久违地飞进了郑府。它轻盈地落在郑长忆的窗前,带来了一封太子的亲笔信。郑长忆的心跳瞬间加快,他颤抖着双手打开信封,那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
长忆吾爱:
吾于南疆,历诸艰险,今乃凯旋。沙场之上,硝烟漫卷,生死须臾,然吾心恒有一念,必生归以见汝。
今吾安然,勿虑。然此段时,吾遍寻汝讯,竟不得。不知汝于此间,过得如何?安好否?独自于京,时日必难,每念及此,吾心恻然。
但吾信,吾辈终得复见,届时,诸事皆善。愿汝珍重,待吾归,与汝长相厮守。
挚爱,太子手书。
永昌三十一年三月二十日。
————
郑长忆双手微微颤抖着,捧着那封太子的亲笔信,目光紧紧地锁在信上的每一个字上。那熟悉的笔迹,如同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他心中多日来的阴霾与不安。看着看着,他的眼眶渐渐湿润,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下来,潸然泪下。这一刻,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是彻底地安定了下来。
他迫不及待地走到书桌前,拿起笔,想要洋洋洒洒地写下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所有思念与牵挂。笔尖在纸上飞快地滑动着,他尽情地倾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那些日子里的孤独、担忧、期盼,一一跃然纸上。接着,他又开始对时局进行分析,阐述自己对当前局势的见解,从南疆之战对大齐的影响,到京城各方势力的动态,不一会儿,就写满了两页纸,字里行间满是他的真情实感。
然而,就在他准备继续往下写的时候,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太子回京后将要面临的诸多交接事宜。他知道,太子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此时必定忙碌不堪。想到这里,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缓缓地放下笔。他小心翼翼地把刚刚写下的两页纸收了起来
他重新拿起一张纸,再次落笔。
————
吾爱孤山:
展信佳。得君之书,捧而观之,泪如泉涌,心方安焉。君于南疆,吾于府中,日夜忧思,每念及君处沙场之险,心皆揪然。
今闻君平安归来,吾感君之勇毅,佩君之神武,欣喜之意,盈满于心,难以言表。
吾今安然无恙,身亦稍愈。饮食规律,药石按时,自觉精神亦佳。
吾常念君,思念如潮涌。白昼思君之英姿,夜晚梦君之笑貌。
然吾深知君归京之后,事务繁多,交接事宜,千头万绪。
愿君先理公务,不必以吾为念,以国事为重。
吾自会珍重,待君闲暇,再诉相思。
爱君,长忆手书。
永昌三十一年三月二十日。
竹花绽处
之后两日,郑长忆前往少府寺。少府寺众人见郑长忆前来,神色皆有几分复杂,然很快便恢复如常。郑长忆询问众人及宋恕这些时日的情况,宋恕恭敬地拿来账本,逐一道来。言语之间,众人皆默默将郑长忆被软禁之事略过,仿佛那一段艰难的日子从未发生过一般。
此期间,白背鸦一日日飞来,却始终没有太子的回信。郑长忆打听到太子回京后忙碌异常,事务繁多,几乎无暇他顾。然而,郑长忆并未因此而放弃,他依旧一天天写着这些日子搜集来的情报,希望能为太子分忧。
只是有一点,让郑长忆心中满是疑惑与担忧。李源不见了。
李源似乎是被派走了,可郑长忆四处打听,却始终得不到确切的消息。于是,他在写给太子的信中一遍遍询问李源的去向。
每写下一次这个问题,他心中的牵挂便多一分。他不知道李源究竟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太子是否知晓李源的去向。在这等待与牵挂之中,郑长忆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却也只能继续等待太子的回复,期盼着能早日得知李源的下落。
三月二十三日,阳光洒落在宫殿的琉璃瓦上,闪烁着微微的光芒。郑长忆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往面圣。行至那巍峨庄严的殿前,却被几位侍卫恭敬而坚定地阻拦在外。
一旁的公公满脸喜色,眉眼间皆是抑制不住的欢喜,他语调轻快地告诉郑长忆,太子和周将军活着回来了,言辞之中满是激动与感慨,“此乃天佑大齐,国运恒泰啊!陛下这几日因太子与周将军的凯旋,那是龙颜大悦,心情甚是愉悦。”
郑长忆静静地站在殿外,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衣角,他的目光落在脚下的石板路上,心中思绪翻涌。
片刻之后,继后与周将军在众人的簇拥下从屋里缓缓走出。
郑长忆连忙低下头,恭敬地行礼。按照宫廷礼节,他不能抬头直视,只能看着二人的身影从自己面前缓缓走过。那华丽的衣袂轻轻飘动,脚步声沉稳而有力。
若是从前,郑长忆看到周将军这个敌对方没死,一定会满心忧愁,为日后的局势发展忧虑不已。然而眼下,或许是因为亲眼看到了战场上那些伤痕累累的伤兵,亲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真正懂得了“死里逃生”这个词所蕴含的痛苦。此时,他的心中对周将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可尽管如此,郑长忆的心底总觉得怪怪的。